福州私立初中學校有哪幾所?
福州私立初中學校有:福州文博中學、福州黎明中學、福州三牧中學、福州立志中學、福州現代中學、福州時代華威中學、福州時代中學、福州市倉山區博奧學校、福州市倉山區云開學校、福州超德中學、福州左海學校、福州英才中學、福州華倫中學臺江校區、福州中加學校、福州雙安中學。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1、福州華倫中學
福州華倫中學創辦于1994年。學校現有學生1300多人福建文博系列職稱,教師110多人福建文博系列職稱,校園環境清新優雅,教學氛圍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團結,溫馨,有“心靈的桃源”之美稱。學校由福州市至一教育集團主辦,福州八中和雙豐村協辦,董事會七位成員中有五位具有高級教師以上的職稱。
2、福州三牧中學
福州三牧中學,現坐落于福州市鼓樓區風景秀麗的五鳳山麓的江厝路,毗鄰福飛南路。是一所由百年名校—福建省福州之一中學(以下簡稱福州—中)于1995年(1997年停辦,2001年復辦至今)獨自創辦的民辦初級中學。
作為實踐福州一中辦學理念的窗口,三牧中學秉承福州一中的優良傳統,以福州一中“植基立本、成德達才”和“勤奮、嚴謹、活躍、競取”作為學校的校訓、校風,并承擔為福州一中高中輸送超優質生源的任務。
3、福州時代中學
福州時代中學是1994年由福建師大附中創辦的一所民辦學校。位于倉山區程埔路172號新校園內(原福建師大生命科學院校址,與福建師大附中毗鄰。
學校辦學規模逐年擴大,從開辦初期的初一兩個班110位學生發展到現在,全校從初一到初三共38個班級(現2016級、2015級各12個班,現2017級14個班),學生2036人,成為一所普通全日制完全中學。
4、福州勵志中學
福州勵志中學是2003年經福州市教育局批準,由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福州三中和福州國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創辦的一所民辦初中學校。學校位于福州市鼓樓區梅峰路6號,環境優美。現有初中部三個年段,二十三個教學班。
辦學依托福州三中,利用其豐富的教育資源,以“愛國,勵志,自強,博學”為校訓,堅持“以人為本,以誠為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通過嚴格規范的管理、嚴謹求精的教風,培育優秀人才,滿足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創辦出有時代特性、有創新精神的學校。
5、福州日升中學
福州日升中學,是依托省一級達標學校福州四中于1994年創辦的一所私立完全中學。我校因辦學點在福州四中校園內的緣故,于1999年被停止初中招生,從而創辦福建文博系列職稱了高中部。
經市教育局批準,初中部于2002年選址西二環南路47號恢復辦學。復辦后的初中部,綠樹環抱,鮮花盛開,環境優美而寧靜。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福州華倫中學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福州三牧中學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福州時代中學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福州勵志中學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福州日升中學
職稱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區別
一、職稱的定義(什么是職稱),以及公有與非公有的區別?
職稱也稱專業技術資格,是專業技術人員學術、技術水平的標志,代表著一個人的學識水平和工作實績,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同時也是對自身專業素質的一個被社會廣泛接受、認可的評價。對個人來說,職稱與工資福利掛鉤,同時也與職務升遷掛鉤,是求職的敲門磚,同時也是聘任專業技術職務的依據。對資質企業來說,職稱是企業開業,資質等級評定、資質升級、資質年審的必須條件。
公有制職稱(俗稱國有)與非公有(俗稱非國有)職稱的區別有以下幾點
(指航教育整理僅供參考,如遇國家政策相左的,以國家政策為準):
① 發證單位,沒有區別,都是各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職稱專管部門;
② 使用本質性沒有區別,只是公有的全國認可度高; 非公有的有些省份對外省的認可度不高;
③ 非公有企業不太注重職稱等級,只注重個人能力; 公有制企業有職稱與沒有職稱的福利待遇相關很大;
④ 評審條件相差大,非公有制職稱基本上都是以業績經驗為主,通過評審委員會評審; 而公有制職稱則需通過參加考試后,再提交材料評審。
⑤ 每年各省的通過名單也不一樣,以中級職稱舉例,公有職稱每年市每年在300-500左右,非公有制職稱在2000人左右;
二、職稱取得的方式有三種:
① 以考試代評審的:由考試取得;
主要有:經濟、會計、醫療衛生、金融國際貿易、計算機、部分工程造價管理、檔案文博(中級)等行業。
② 評審或認定的:按評審條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直接由評審委員會評審出來;
主要有:教育、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農業、新聞、出版、圖書資料、檔案、文物博物、翻譯、播音、律師、公證、藝術 、文學創作、工藝美術、教練、國際商務等行業
③ 考評結合的:先考試,再通過后再申報評審(一般為高級)
三、職稱等級分類及更低學歷要求:
一般為員級、初級(助理級)、中級、副高、高級
上圖說明:例如初級5(評)的意思是評審類專業,要取得初級滿5年;
四、高級(公有與非公有)職稱的報名條件
1、思想政治條件
擁護中國 *** 領導,熱愛祖國,遵守國家法律和法規,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
任現職期間,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2、學歷(要求相關專業)、資歷條件
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獲博士學位滿2年,且取得工程師資格并受聘工程師職務滿2年。
(二)獲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或學士以上學位滿5年,且取得工程師資格并受聘工程師職務滿5年。
3、外語條件及業績材料、論文要求:
非公有制職稱申報詳細要求
公有制職稱申報詳細要求(根據專業與從事工作不同而不同)
五、高級職稱:所需的報名材料
① 畢業證或畢業證和學位證復印件(須提供學信網查詢報告或認證報告);
② 中級職稱證書復印件、初級職稱職務受聘證明;
③ 身份證正反面清晰復印件;
④ 一寸近免冠彩照兩張;
⑤ 繼續教育學時證明;
⑥ 個人社保參保繳費證明;
⑦ 論文原件(須在上一年度12月31日前發表的)
⑧ 職稱英語和職稱計算機根據專業來提供
⑨ 誠信承諾書一份;
⑩ 表格材料:《審查表》1式1份;《評審表》1式3份; 《送審表》1式20份; 《論文登記表》1式20份; 《個人業務自傳》1式20份;破格、掛編人員提供; 業績材料目錄; 等等
(所有證件需審核原件;需要評審的按職改政策規定執行)
六、高級職稱評審與認定時間
非公有的每年3-5月準備材料申報;6-8月培訓;11月左右公示; 公示后一個月下證;
公有制的每年5月底之前準備材料,6月上報,8-11月評審, 12月份公示,次年3月下證;
七、 常見評審專業()
非公有制的專業
工程系列10個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機電工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林業工程、裝飾工程、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風景園林工程、給排水工程
經濟系列2個專業
工業經濟、經濟管理
公有制的專業
建筑工程管理、水利、園林、
福州文博中學高中部的學費
2021年福州文博中學收費標準:初中18000元/年;高中21000元/年;住宿費1850元/年。
福州文博中學是福建金帝集團·仁文公司獨資舉辦的全日制完全中學,2006年4月經福州市教育局批準成立,2006年9月落成開學,與泉州外國語學校、廈門工學院、廈門工學院附屬學校等同屬德育教育集團。
師資力量:
全校初、高中六個年級56個教學班,在校生2762余人;
全校教職工212人,其中專任教師168人,本科及以上學歷95%;中級及以上職稱51%,教師隊伍愛崗敬業、團隊力量強。學校設學生活動中心,學生會組建10個學生社團,培養自主自理能力;學校配專職保安24小時值班巡邏、出入登記,力保校園安全。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福州文博中學
青海師范大學是一本嗎?
根據教育局規定,已經沒有明確一本、二本的概念。青海師范大學是國家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全國漢語言水平測試(HSK)主考單位、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計劃”入選單位、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 *** 青海省主節點院校、CALIS青海省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全國50所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之一。
? ? ? ? ? ? ? ? ? ? ? ? ? ? ? ? ?
青海師范大學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師范專科學校,1958年升格為青海師范學院,1984年更名為青海師范大學。1997年后,青海教育學院、青海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青海省銀行學校、青海省水利學校陸續并入,共同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師范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深厚的學校。
辦學規模
學校共有城西校區、城北校區及成都校區等三個校區;設有18個學院,24個研究機構(智庫)和3所附屬中學;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有62個本科專業。
師資力量
青海師范大學綜合實力強勁,擁有一支專業素養極高的師資團隊,截至2021年,現有教職工1290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33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69人,副高級職稱389人,博士生導師47人,碩士生導師293人,享受國務院 *** 特殊津貼專家10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基礎數學教學團隊;省級優秀教學團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團隊。
青海師范大學重點學科專業
省級重點學科:歷史學、漢語言文學、民俗學、教育學、心理學、生物科學、地理科學、基礎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物理學、生物科學等
? ? ? ? ? ? ? ? ? ? ? ? ? ? ? ? ?
全國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地理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
? ? ? ? ? ? ? ? ? ? ? ? ? ? ? ? ?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理學、中國史、數學;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中國歷史、教育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數學、統計學、化學等。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培養目標:數學與應用數學是一個學科專業,該專業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 *** ,具備運用數學知識、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的高級專門人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業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主要到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或在生產經營及管理部門從事實際應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能勝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和其他單位的教學、科研技術和技術管理工作。
金融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 ? ? ? ? ? ? ? ? ? ? ? ? ? ? ? ? ?
就業方向:從近幾年就業情況來看,金融學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銀行及金融系統。除了商業銀行、股份制商行、外資銀行駐國內分支機構以外,還有幾大主要去向:中央(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金融控股集團等風險性很大的金融公司;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金融租賃、擔保公司等;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證券部、財務部、證券事務代表等;國家公務員序列的 *** 行政機構如財政、審計、海關部門等。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有關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全面系統知識,能在少數民族教育文化部門及相關單位從事有關少數民族語、文字、文學、文獻的教學、研究、編輯、翻譯、新聞、文學創作等方面工作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到少數民族教育文化部門及相關單位從事有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文學、文獻的教學、研究、編輯、翻譯、新聞、文學創作等方面工作。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 *** 的高級專門科學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路線基本上有兩條路線:之一類路線,純技術路線。第二類路線,由技術轉型為管理。這種轉型尤為常見于計算機行業,比方說編寫程序,是一項腦力勞動強度非常大的工作。就業要求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大學生應該儲備的知識。
歷史學專業
專業介紹:歷史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歷史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展的基本史實及史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就業方向:歷史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與專業對口的職業相對需求較少。就業方向相當廣泛,畢業生可適應策劃、咨詢、管理和教學、研究等方面工作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大部分畢業生在各類學校、文博科研單位、黨政機關、新聞出版部門、著名企業就業,有將近一半的本科生通過考研繼續深造。
英語專業
培養目標:英語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英語語言、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訓練,掌握一定的科研 *** ,具有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業務水平及較好的素質和較強能力。
就業方向:英語專業畢業生適合于外經貿各部委、貿易公司、涉外機構、外商投資企業、跨國公司、金融國貿等單位的文秘、翻譯、業務人員或行政管理人員等工作,同時也適合于各級 *** 涉外部門、各類外向型企業或公司以及銀行、保險、海關、邊防、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門工作等工作。
漢語言文學專業
專業介紹:熟悉有關編輯出版的基本知識。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可以具備扎實的中國語言功底和較強的寫作能力,直到如何去評價一個文學作品,進行編輯出版工作也會得心應手。而且,你還將擁有一筆財富,那就是寬廣的知識面和優秀的人文素質。
就業方向:語言文學專業主要培養掌握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可在科研機關、高等院校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有的可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可適宜在黨政機關,包括報刊宣傳、新聞出版、影視文化、互聯網、對外交流其他企事業部門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專門人才。
經濟學專業
專業介紹:經濟學是現代的一個獨立學科,是關于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從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奠基,現代經濟學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已經有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等眾多專業方向,并應用于各垂直領域,指導人類財富積累與創造。
就業方向:經濟學畢業生就業面非常廣,適合在 *** 機構、金融機構、高等學校、大中型企業,從事政策分析、教學研究、經濟管理、營銷等工作,也適合自主創業。如果具有相關的專業資格認證,則就業層次相對較高。另外,名校經濟學專業有較高的升研率和出國深造率。
法學專業
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具有良好法學思維,掌握法學基本理論和系統法律專業知識;熟悉我國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能夠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法律問題;具有較強的文字和口頭表達能力;掌握律師實務、司法鑒定、法醫等技術知識的高級法律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傳統觀念認為,法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會從事法官、檢察官等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職業,因此,很多家長同學比較偏愛法學專業。很多報考法學專業的同學也希望畢業后做法官、檢察官、高校教師等社會地位較高的工作。其實,這種工作對同學們的院校背景或學歷水平都有相當高的要求。
社會工作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基本的社會工作理論和知識,較熟練的社會調查研究技能和社會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勞動、杜會保障和衛生部門,及工會、青年、婦女等社會組織及其他社會福利、服務和公益團體等機構從事社會保障、社會政策研究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民政、婦聯、慈善機構、社會團體機構、社區服務機構、街道辦事處,公司的人事部門等。總體來說就業方向比較不錯。
青海師范大學新校區地址
西寧市城北區海湖大道。新校區占地面積1303畝,已于2016年10月正式啟用,是體現學科專業特色,具有豐富文化內涵,各項設施西部一流的新型大學校園。學校現與山東大學、蘭州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聯合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建立對口支援合作關系。
青海師范大學分數線
1、2021年青海師范大學在遼寧歷史的更低錄取分數線為547分,對應的錄取位次為10382;
2、2021年青海師范大學在重慶歷史的更低錄取分數線為531分,對應的錄取位次為15826;
3、2021年青海師范大學在廣西文科的更低錄取分數線為504分,對應的錄取位次為16472;
4、2021年青海師范大學在福建物理的更低錄取分數線為500分,對應的錄取位次為53179;
5、2021年青海師范大學在河南理科的更低錄取分數線為498分,對應的錄取位次為145875;
6、2021年青海師范大學在福建物理的更低錄取分數線為494分,對應的錄取位次為56176;? ??
南開考古系的導師介紹
南開大學沒有考古系,最接近的是歷史學院下面的文物與博物館學系。
1.劉毅 (教授)
研究方向
中國陶瓷考古、中國古代陵墓制度、明清宮廷歷史
個人簡介
劉毅,男,1964年3月生,天津市人,無黨派。1983年7月天津一中高中畢業;1987年7月南開大學本科畢業,獲法學、歷史學雙學士學位;1993 年6月獲南開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1999年7月獲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受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資助,在漢城梨花女子大學作訪問學者。
1987年7月起在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學專業(2001年改為歷史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工作,歷任助理館員、講師;1995年12月破格晉升副教授;1997年被遴選為南開大學第三學術梯隊成員;2001年12月晉升教授。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歷史系主任助理;1999年3月起任博物館學專業主任。2002年3月出任歷史學院院長助理,2003年5月復任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任。是南開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學科帶頭人。
歷年來開設過的課程有:“中國古代陶瓷器”、“中國文物學概論”(曾名“中國文化遺產概論”)、“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研究”、“中國古代服飾文化”(以上本科生);“中國陶瓷考古研究”、“中國古陶瓷鑒定概要”、“文物考古與中國社會史研究”、“漢唐明清物質文化專題研究”、“中國文物文獻學概論”(以上碩士研究生);“中國古代帝王陵墓研究”、“漢唐宋明帝王陵墓考古學專題研究”、“中國陶瓷考古研究”、“唐宋元瓷器專題研究”(以上博士研究生)。其中 “中國古代陶瓷器”、“中國文物學概論”兩課程在1995-1997年南開大學課程建設評估中先后被評為校級優秀課程。“中國古代陶瓷器”課程于2004 年被評為南開大學精品課、2006年被評為南開大學示范精品課。2007年,獲首屆南開大學“良師益友”獎;2008年,獲第四屆“南開大學教學名師獎”。
招收中國陶瓷考古、中國古代陵墓制度研究方向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要從事中國陶瓷考古、中國古代陵墓制度以及明清宮廷生活史的教學和研究,對于唐宋元陶瓷考古、宋明清帝王陵墓制度、明清宮廷典章制度等方面尤為關注。出版過《明清皇室》(紫禁城出版社,北京,1997年)、《明清宮廷生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瓷器鑒定自學教程:瓷器鑒定三十講》(萬卷出版社,沈陽,2005年)、《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06年)、《中國古代陵寢制度研究講義》(新星出版社,韓國漢城,2006 年)、《中國古代陵墓》(南開大學出版社,天津,2010年)等個人著作;參與過《中國古代物質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0年)、《文物鑒定指南》(陜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等集體著作的寫作。主編“南開文博書系”于2010年5月起由南開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歷年來,在《考古》、《文物》、《故宮博物院院刊》、《中國歷史文物》、《中國古陶瓷研究》、《中國文物報》、《中國博物館》、《文物天地》、《華夏考古》、《中原文物》、《考古與文物》、《南方文物》(原名《江西文物》)、《景德鎮陶瓷》、《東南文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學刊》、《東方博物》、《福建文博》、《北方文物》、《文物研究》、《文物季刊》、《四川文物》、《河北陶瓷》、《博物館研究》、《南開學報》、《南開史學》、《中國社會歷史評論》、《歷史月刊》(中華臺北)、《東洋學研究》(韓國漢城)、《東北亞研究》(韓國釜山)等專業學術刊物以及國(境)內外專題論文集中發表過中國陶瓷考古、古代陵墓制度研究等方面的論文70余篇,其他文章30余篇。
所著《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于2007年獲“2006年度全國文博考古更佳論著獎”,2008年先后獲“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天津市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1994年11月當選為中國古陶瓷研究會(后改名中國古陶瓷學會)理事;2001年10月當選為中國古陶瓷學會學術委員、常務理事。2000年8月起受聘為天津市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2002年4月出任中國博物館學會理事;2002年9月當選為天津市文物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2011年1月被聘為全國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南開大學)重大項目《漢到明墓葬所見民間信仰暨近現代華北民間信仰研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清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國家文物局“2009文化遺產保護科學和技術研究課題”《明代藩王陵墓調查研究》項目的研究工作;參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北京大學)重大項目《宋代墓葬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馬工程”人文社科重點教材《中國文物學概論》的編寫(首席科學家)。
2.劉尊志 (教授)
研究方向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考古與物質文化研究
個人簡介
劉尊志,男,1971年12月出生,江蘇豐縣人,漢族,民主促進會會員,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秦漢考古學術委員會委員。先后就讀于南開大學與鄭州大學,研究生學歷,歷史學博士,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方向博士后。1995-2007年,在江蘇省徐州市徐州博物館考古部從事田野考古發掘及研究工作,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至今,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教師。
研究方向為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考古與物質文化研究,另對中國古代石刻、田野考古等有相關研究。主講博、碩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十門課程,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校級科研項目,在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專著兩部,參與《中國考古學·秦漢卷》等著作六部。具有田野考古發掘領隊資格,主持和參與數百座古墓葬及十余處古遺址的發掘,發表考古發掘簡報近二十篇。
講授課程:
講授5門本科生課程:《中國考古(上)》(38學時)、《物質文化史(2-1)》(38學時)、《中國古代石刻》(38學時)、《田野考古學通論》(38學時)、《文博應用技術》(58學時)
2門學術碩士研究生課程:《秦漢魏晉南北朝考古與物質文化研究》(40學時)、《田野考古學》(40學時)
2門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秦漢魏晉南北朝考古與物質文化研究》(40學時)、《田野考古學》(40學時)
1門博士課程:《秦漢考古專題》(40學時)
共計10門課程。
3.賈洪波 (教授)
研究方向
夏商周考古與物質文化,中國古代青銅器,中國古代建筑
個人簡介
1967年生人,籍貫河北懷安。1991年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學專業本科畢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94年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教授,主要從事夏商周考古與物質文化、中國古代青銅器、中國古代建筑等方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講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先秦部分),中國古代青銅器,中國古代建筑
研究生課程:夏商周考古與物質文化,青銅器研究與鑒定
4.程平山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中國考古學與中國古代史
個人簡介
程平山(Cheng Pingshan)1999年于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副教授。
從事中國考古學與古史研究。主要研究課題:中國考古學文化與古史研究、聚落研究、中國歷史地理、年代學、藝術與宗教等。
主要講授的課程有:中國考古學研究、先秦兩漢考古學、考古學理論與 *** 、中國考古學通論、文博應用技術(田野考古 *** 論、考古繪圖和考古測量)等。
5.袁勝文 (副教授)
研究方向
陶瓷考古、中國古代玉器
個人簡介
袁勝文,男,漢族。1970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市,祖籍四川安岳。1992年考入南開大學歷史系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先后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02年畢業后留系任教。主要從事中國陶瓷考古、中國古代玉器、秦漢物質文化的研究,主講“中國古代玉器”和“秦漢物質文化”等本科生課程。
6.陳暢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先秦時期考古與物質文化研究
個人簡介
陳暢,女,1980年12月生人,2003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同年考入吉林大學文學院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2005年碩博連讀,2008年獲博士學位,同年應聘為歷史學院教師,確定為講師職稱。2013年評為副教授職稱。 2014年1月進入南開大學博士后流動站進修。
講授課程:《西方博物館歷史與理論》、《西方考古學概論》、《文化人類學概論》、《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
7.黃春雨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理論博物館學中外博物館比較研究
個人簡介
黃春雨,1962年2月出生,山西省大同市人。1984年畢業于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學專業畢業。現任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從事博物館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中國博物館》、《南開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多篇有影響的學術論文。任全國十大精品陳列評審專家庫專家,承擔《國家博物館功能與選址》等國家級研究項目。
評論已關閉!